讨回5年欠薪,为“银发族”护好权益

2025-11-04 16:41:59 返回列表

“欠了我近5年的工资,终于拿到了!”日前,68岁的木工刘师傅紧攥着刚到账的2万余元转账记录,激动地握住了建华律威民商事调解中心调解员、上塘街道1788帮忙团俞老师的手。这起拖延近五年的欠薪纠纷,终于画上了圆满句号,也让这位年迈劳动者的“血汗钱”有了着落。

1、两年薪资难讨,维权陷入僵局

刘师傅有着数十年木工经验。2020年,他跟随周老板从事木工工作。然而,2020年至2021年两年间,周老板却以各种理由拖欠工资,迟迟不肯结清。随着年龄增长,生活开销没个准头,这两年的工资成了他心中沉甸甸的“心病”。

1.png

为了讨回工资,刘师傅曾多次主动联系周老板,可对方要么避而不见,要么口头承诺“尽快解决”,却始终没有实际行动。无奈之下,刘师傅想通过法律途径维权,但咨询后发现,由于自己已超过法定退休年龄,无法通过劳动仲裁主张权益。而提起民事诉讼,冗长的诉讼流程、复杂的法律程序以及可能产生的费用,让刘师傅望而却步,维权之路一度陷入僵局。

“银发经济”蓬勃发展的当下,像刘师傅这样的超龄劳动者并非个例,反而面临诸多困境,加班没有加班费、遭遇工伤难以获得足额赔偿,在维权时更是“两眼一抹黑”,缺乏明确的维权依据、没有顺畅的维权渠道,想要讨回公道“难如登天”。

2、帮忙团暖心介入,理清维权思路

就在刘师傅一筹莫展之际,他偶然得知上塘街道有个 1788帮忙团律威阳光驿站,专门为群众解决各类纠纷。抱着试一试的心态,刘师傅找到了这里。接手此案的俞老师,是建华律威民商事调解中心调解员、1788帮忙团里经验丰富的“经济护航能手”,擅长处理劳动纠纷类案件。

俞老师耐心安抚了情绪激动的刘师傅,用通俗易懂的“大白话”向他讲解了超龄劳动者维权的相关法律规定和可行途径,让刘师傅紧绷的神经逐渐放松下来。

2.png

随后,俞老师拨通了周老板的电话。沟通中,俞老师一方面清晰地列出法律中关于劳务报酬支付的相关法律条款,明确告知周老板拖欠工资需承担的法律责任;另一方面,也向周老板讲述了刘师傅的实际困境:“刘师傅这么大年纪还在靠手艺谋生,这笔钱是他维持基本生活的保障,您换位思考一下,也能理解他的急切心情。”

经过深入沟通,俞老师了解到,周老板并非故意拖欠工资,而是因为其承接的项目中,总承包方尚未结清工程款,导致他暂时缺乏支付能力。

3、多方协调终破局,欠薪纠纷圆满解决

找到问题的症结后,俞老师于是立刻着手联系该项目的总承包方。沟通初期,总承包方态度较为消极,认为这是周老板与刘师傅之间的纠纷,与自己无关。但俞老师并未放弃,她向总承包方摆事实、讲法理,明确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和合同约定,总承包方对工程款的支付及下游劳动者工资的保障负有一定责任。此外,她也从情理出发,反复强调这笔工资对刘师傅的重要性,希望总承包方能够体谅老人的难处。最终,经过多轮耐心协调,总承包方终被说通,同意先行垫付刘师傅的薪资。

3.png

当刘师傅收到工资到账通知时,他激动得语无伦次,反复向俞老师和1788帮忙团表达感谢:“要是没遇上你们,我这辛苦钱,真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!你们真是为老百姓办实事的好团队!”

“老有所养”与“老有所为”本就相辅相成,并不矛盾。建华律威民商事调解中心、1788帮忙团创新采用调解方式解决超龄劳动者维权问题,不仅为超龄劳动者省去了打官司的麻烦和成本,也为纠纷双方保留了协商空间,让超龄劳动者,在“银发经济”浪潮中找回了属于自己的尊严。正如俞老师所说:“调解具有高效、灵活的特点,老人家不用来回奔波,也不用费力去理解复杂的法律条文,在平和的氛围中就能解决问题,既节省了时间和精力,也避免了矛盾进一步激化,大家都省心。”

下一步,建华律威民商事调解中心、1788帮忙团将继续发挥调解优势,不断完善超龄劳动者维权服务机制,为更多超龄劳动者搭建便捷、高效的维权平台,让“银发力量”在公平、公正的环境中发光发热,为“银发经济”的健康发展注入更多温暖与力量。

4.png

联系电话:0571-28822222 传真:0571-28822222 地址:杭州沈半路2号建华大楼

版权所有:91111威斯尼斯人 浙ICP备05006954号-1法律声明

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1698号

Baidu
sogou